诗的好声音:论诗札记

一、公开的秘密
有一个公开的秘密,那就是语言的声音往往与特定的心情或物性挂钩,而其极致的表现当然是在诗里。中国新诗史上,学者们最集中也最有效的讨论,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从吴世昌的《诗与语音》(1933)和梁宗岱的《论诗》(1931),到罗念生的《音节》和叶公超的《音节与意义》(1936)等。叶公超的文章发表在最后,持论也最为圆融。他认为:“文字是一种有形有声有义的东西,三者之中主要的是意义,因此我们不妨说形与声都不过是传达意义的媒介。”
到了四十年代,顾随论诗,也举“形、音、义”三位一体以成其说,且认为三者“莫要于义,莫易于形,而莫艰于声”:< ……阅读全文